免费看书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8章 日本桥一带(第1页)

]田山花袋

阳光自由地挥洒,所到之处无不充斥着安静与寂寞。我像在古都里徘徊的诗人般静静地走着。

日本桥一带当真沧海桑田,在那里已经不见昔日风貌了。别说江户时代,连脑海中要浮现清晰的明治时代风景都有困难。

沟渠的腐水早已不见岸边成排库房的洁白倒影。明明以前就是因为那些白房,这条脏水才能如诗如画……不过去年年尾,我走在那条桥上时,仍看见一艘运货的木船,载着成束的青葱、皎白的萝卜、翠绿的腌菜,无视呼啸而过的嘈杂电车与汽车,零零碎碎地摇着小小船橹,安静地往前划。一股怀念之情油然而生,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木船,直到它漂走。

那条沟渠的水还是跟往常一样污浊,但河面上落下的蔬菜及船头影子,却隐隐约约指着阵阵涟漪的波纹水底,我在那儿仿佛发现了好久好久以前的昔日风景。在物是人非之中,在那场大地震后有时我以为早已化为废墟、饱经摧残的光景中,竟能品尝遥远以前的静谧,这对我来说是难以言喻的。这天,冬雾弥漫的灰暗天空,透着一抹不知从哪儿射入的薄阳,刚过上午十点的静谧,将不统一的铁皮屋屋顶及挂了晾衣杆的丑陋阳台全部笼罩起来。晾衣杆上还看得见翻过来的女用红腰带等衣物。

但话说回来,鱼市的迁移未免让这一带变得太过荒凉了。我知道用荒凉二字形容如今依旧热闹的日本桥,或许并不相称,不过那儿确实已不再掺有以前的气氛了。哪儿才有昔日的活泼呢?又要上哪儿才能找到那份蓬勃生气呢?答案是卖吃的摊贩。有一间跟以前一样靠桥的大店面,一如既往摆满了海鲜以及刚上市的蔬菜。到摊前吃寿司的客人络绎不绝,但如今用餐掏钱的人,超过大半都跟以前不一样了。比起江户市的人们,这儿的熟客更多的是住在山手村的夫妻。难怪摊前胡乱摆了许多漂漂亮亮、哗众取宠的便当。一如三越百货之于乡下人一般,这里的古老气氛,也被这样的客人给蹂躏殆尽了。这令我感到落寞。就跟附近盖了许多铁皮屋一样,跟成排仓库的洁白永远无法再映到水面一样,跟晾着衣物的晒衣杆从大马路上一眼就能望尽一样。

某天我从大马路上走进以前的鱼市一看。

发现里头有玻璃窗、门、杂乱的阳台以及低矮的晒衣架。发现有一条直直的小巷贯穿了附近的两三条马路。发现像刚开垦的市镇般草率兴建、连绵成排的两层楼新房屋。我还发现这里到处都是空地,夕阳从空地照进来,余晖洒落在二楼小窗旁摆放的好几盆石榴类的盆栽上。这就是鱼市?是过去曾作为大都市肠胃的鱼市场内?至今为止,我从来没有进过鱼市。若有熟悉内部的人带路,参观倒不成问题,但这儿非常混乱拥挤,想从外面进到里头参观是不太可能的。我在学生时代总是从桥的这一头往四日市的方向抄近路过去,当时有多人山人海就不必提了。若在路上磨磨蹭蹭,还会被人撞开。因此鱼市是东京最热闹也最难懂的地方,总是在我的脑中萦绕不去。如今化做废墟的感慨便更强烈了。

我走过河川旁的马路——这里曾经有间很大的水产店,鲑鱼、鳕鱼啊以前可是堆得琳琅满目,如今只剩冷清荒凉的道路。来到四日市的马路附近,接着朝小巷右转一看,跟以前一样,一间大型鱼板店孤零零地留在那儿。大概是因为附近都是铁皮屋吧,总觉得空荡荡的,以前这里都是成排的有着厚实墙面的库房,傍晚四点过后的阳光想照也不进来,如今却洒了到处都是。在格子窗上,在家家户户间的小巷里,在橡果旁,在自来水管涌出的水流中,在再次从驻足的女人身旁走过,步伐距离却与以往不同的红斑大型犬的尾巴上,在一点也没有过去江湖气息的小餐馆招牌上。阳光自由地挥洒,所到之处无不充斥着安静与寂寞。我像在古都里徘徊的诗人般静静地走着。

长久以来我对神茂的半月鱼板、弁松的星鳗都很熟悉,如今却再也尝不到它们真正的滋味了,我一面想,一面对这些味道随着周遭景色而改变、消失感到悲伤,在那一带徘徊了良久。

我忆起了大地震时发生的事。忆起了好多来不及逃出这一带的人成了尸体浮在水面上,忆起了即便努力挤上船,仍抵挡不住两岸的烈火。以前在巷口通往这儿的地方,我还见过一家卖山猪肉的店。

我想借这篇文章,描述距今四十五六年前的日本桥。当时正好是我出生后的九年又十个月,明治十四年的春天到秋天。当时我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,住在京桥南传马町一间名叫有邻堂、以出版农业书为主的书店。

我想起自己没有一天不通过京桥与日本桥。不是背着沉重的书,就是拿着有哪些书得入库的账本跑遍各地书店,而且每一间都很远。如今走过一看,做梦也难想象这跟那是同一条大街。以前这都市一旦下雨,便泥泞得水花四溅。屋舍大多是泥灰房,与面对京桥的银座新红砖区比起来,整条大马路阴森森的,路上还有按着喇叭的圆太郎马车踢起泥巴疾驶而过。不过从日本桥稍微往这儿靠右——也就是现在的黑江屋还是盐濑一带,有两间叫须原屋和山城屋的大书店,中间隔了两三栋房子,就像那种金字老店一样,挂着江户时代书籍图片一定会出现的大四角形招牌,但那书店却总有一股阴暗寂寥的感觉,只有两三名系着角带的掌柜看起来了无生趣地坐在那儿,从未见过有客人进去买书。跟那一比,三越百货的前身越后屋开在转角的店铺可就不得了了。现在这种建筑或许已经看不到了,但在古画里还是找得到。那是一间一层楼,有着长廊的店面,在附近都能听见店里不绝于耳,热闹的“喂喂”

声。客人们也都坐在那儿排队。其实那是掌柜在命令伙计把这个端出去,把拿个拿出去的叫声,这样的声音形成一种节奏,响遍了附近一带。不只越后屋,在穿过本町通往浅草桥去的转角,还有一间比那更大的叫大丸的店,在那儿也有不绝于耳的“喂喂”

声。

从日本桥往浅草方向而去,现在的主要干道是本石町,但在当时,本町通——也就是从现在的山口银行所在地转进去的那条路,是当时的主要干道,改成电车前的铁道马车会通过这条路,一直延伸到很后面。我常常哼着当时的流行曲——“挨着脸蛋,挤上合乘车,哎哟喂呀,哎哟喂呀”

小跑步通过那儿。

当时银座是用红砖盖成的新市镇,但从京桥到日本桥、眼镜桥(万世桥),一路上几乎都没有洋房。不过我记得只要来到这儿,在原本的二六新报社一带,就有一间叫朝日屋的巨大西式建筑。那里卖着一种叫可列酒的东西,但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。那栋雄伟的建筑(现在来看已经不怎么样了)在当时可是很引人注目的。

数年前我去北京,正阳门外人山人海——各式各样的商家、摊贩挤得水泄不通,人们在路旁若无其事地吃喝,看着这一幕,我想起了明治初年的文化之多元,事实上在当时,日本桥畔一带的热闹与这并无二致。那儿有形形色色卖食物的摊贩,像是红豆汤圆、团子、金锷烧,路过随时来一杯的啤酒、黑轮、清酒,这些摊位紧挨着彼此连成一片。这么多卖吃食的店,不只在香味、形状、色彩上刺激着往来行人们的食欲,还有各式各样的叫卖声,像是“刚出炉,热腾腾喔!”

,还有“好吃喔!好吃的团子喔!”

能拉一个客人是一个客人。如今我都能清楚地想起,在大伞下,一个仿佛只在江户时代才见得到的大鼻子老爹,和他的搭档小伙计一起制作寿司。我想起了在江户桥畔,有个表演吹法螺贝唱祭文的场地,在那儿有一名矮个子的男人,周遭围了人山人海的观众。想起了摊贩上摆了许多水果,路过的小男孩大口啃着切成弦月状的西瓜。恐怕当时在来到日本的外国人眼中,就像现在的我面对北京正阳门外的熙熙攘攘一样,觉得夸张而野蛮吧。记得在法国作家皮耶罗狄撰写的书中,就有过一段相关的描述。

接着,我想起了刚满十岁的我,是如何被那些引人垂涎的食物摊贩立刻吸引过去。想起了自己竟然为此花光了身上的钱。想起了虽然也有其他两三样因素让一个小男孩堕落,但学坏的原因之一无非是为了饱餐这些路边美食。我还想起了,这条大马路上到处都是卖浮世绘版画的店,店里有挂月冈芳年的《月百姿》,也有挂小林永濯的《历史百景》。在浅草一带这种浮世绘店里,甚至还有挂类似春画的版画,害我吓了一跳,当时还没有杂志之类的娱乐,于是我待在那里站了好久,从浮世绘版画中悄悄窥看人生以及深藏在人生底层的秘密。但在江户时代,日本桥畔肯定没有那么混乱,应该是更井然有序。如此纷杂应该是明治初年所留下来的风气。那气氛——那种颓然的氛围令我怀念。

不晓得大地震后那儿怎么样了。我想起在大街与南仲通之间有条小路,还是小鬼时的我觉得有趣,常从那里经过。我总是从南传马町走约一町来到日本桥,接着立刻左转,钻进那条小路。当然,那是一条两人无法并肩通过的窄巷,我喜欢走在水沟盖上闲晃,或者偷偷观察住在这种下町的人们私底下的生活,趁女佣在狭窄的厨房里刷大釜或锅子,漂亮的太太捧着水盆洗衣服时,飞也似的通过。这条小巷穿过了一旁的马路,往另一头而去,至少从风月堂背面那一带,一路长长地延伸到白木屋百货前的马路。按照惯例,我从江户桥前往人形町时,总会穿过这条小巷。

地震前,那一带从以前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就已经很少了,仅仅五六间。我每次从那儿走过,总会忍不住感慨人事变迁之快、时代推移之速。随着一个时代的转变,一种异样的氛围被酝酿起来,渐渐地在形式与感觉上都变了。周遭的风景也与人一起不同了。像是在通四丁目的北方有个大型钟楼,小巷对面是八重洲桥,这些在今天恐怕就不是人人都知道了。不过,尽管那些房子拆掉了,还是有些老店零星地留了下来,教人怀念。风月堂正好在我工作的书店的斜对面,因此我总是一天到晚面对那写着小篆字体的门帘。往这一带再靠近一点,还有一间叫松月堂的点心铺,那儿有种叫红梅还是什么的、红红蓝蓝像小珠子的点心,店里的老太太总会叫我购买,不晓得那点心如今是否还在。

从丸善书店的另一头再走过去一些,转角处有间小小的荞麦面店,那里也是我非常怀念的地点之一。因为那间荞麦面店以前很大间,甚至还有围着栏杆的二楼,当时一过除夕十二点,那间店的领班们为了慰劳大家一年来的辛苦,便会请伙计们到那儿饱餐一顿。当时那条大街的除夕夜非常热闹,路上人山人海,不是现在可以相比的。路的两旁摆满夜市摊贩,放了许多盆栽,煤油灯的烟熏了整条街,呛人口鼻。

还有一次,我忘记确切的位置了,总之是在通四丁目那一带的南侧,我曾见过有人在那儿斜斜地立了一个大圆盘,以复古的格子窗为背景,在夕阳下用长长的刮刀频频搅动浊黄、泥泞的漆,这些如今我都还记得一清二楚。

我渡过日本桥时,蒲原有明的诗总会浮现在脑海中。

天亮了,浑浊的溪水

缓缓散发出光芒,将夜幕

摇摇晃晃地冲走。

一如往昔的河雾,爬满了

市场成排仓库的墙。

热门小说推荐
我的纨绔夫君,傲娇又粘人

我的纨绔夫君,傲娇又粘人

简介关于我的纨绔夫君,傲娇又粘人年少时,他少年心性,忍不住上前搭讪姑娘,这琴音犹如天籁,能否请教姑娘技艺?她淡淡一笑公子谬赞了。多年后两人再次相遇,而他却不记得她了。南扬,好样的,我拿你当兄弟,你却想当我妹夫!荇止渊拿着手中的婚书,气愤的上门讨要说法。你让我娶的。南扬一句话让对方震惊在原地。在外毒舌冷然不可一世的纨绔世子,唯有在面对她时,展现独有的柔情。荇芙外出回来,某人便像个狗皮膏药般死死粘着她,她去哪他就去哪。某女怒不可一世的世子爷,说好的不近女色呢?某人理直气壮夫人凶我,为夫不高兴了,需要夫人哄哄才能好。...

研发不行推演来凑,我能推演科技

研发不行推演来凑,我能推演科技

简介关于研不行推演来凑,我能推演科技夏科院十八所测试工程师江明,接到了研部送过来的p2o1型激光器。测试部的主任让江明好好的测试,并且根据测试结果,给出改善建议。只是激光器本身设计有缺陷,性能不稳定,研部找不到问题,就怨测试部不给力。为了不给研部甩锅的机会,没有办法,江明拿出新觉醒的科技推演系统。系统,推演p2o1型激光器!叮!推演完成,推演结果高能战略激光武器。当江明将高能战略激光器样品做出来,并且随意的一测试后,整个蓝星沸腾了。国防部直射天空的那是什么玩意?怎么有如此的大宝剑?特撕拉是谁将我们的星连给打下一颗,有这么欺负人的?江明表示,自己真不是想将星连打下来啊!我能说我没有瞄准,只是随意的一击吗?怪我咯?谁让星连那么密集啊!测试主任让你好好的测试,给出改善建议,也没让你推倒重做啊?江明是你说要好好的改善,要威力大,射程远,战略激光武器不符合你的要求吗?测试主任可是,你这么做,让其他国家的洲际导弹还怎么玩?...

美剧世界大冒险

美剧世界大冒险

作品简介阳光下,他是闻名遐迩的帝国雏鹰,是风度翩翩的青年领袖,是上议院终身议员,是神圣教廷最年轻的红衣主教。迷雾中,他以怨灵为盾,以诅咒为剑,穿梭各个位面,唤万千...

重生之我的26岁女房东

重生之我的26岁女房东

我可是你的房东!没关系。我大你整整六岁!女大三,抱金砖,我抱两砖,我赚了。我!别说话了,喝点牛奶。我们只是从小玩到大!你居然想追我!所以我们这叫青梅竹马。你知道我那么多糗事,你还喜欢我?这叫知根知底,门当户对。我!对了,给你介绍一个姐姐,她人很好,我觉得你们一定能够相处白月光和女房东。或许这一次重生之路,多了不同的选择。...

甜诱!撩爆男主的禁欲小叔

甜诱!撩爆男主的禁欲小叔

简介关于甜诱!撩爆男主的禁欲小叔秦书妤穿成了作天作地的恶毒女配,小说里她为了个男人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,最后惨烈死去。知晓剧情展的秦书妤表示男人多的是,大可不必吊死在一棵树上。后来她遇上男主小叔徐敬西。秦书妤当不了男主老婆当他小婶婶也不错。人生苦短要学会及时行乐。奈何无论她怎么撩拨,生性淡漠,薄情寡欲的小叔都无动于衷。后来,秦书妤不追了。徐敬西疯了。徐敬西手里拿着秦书妤送给他的深色领带,轻抚着她手腕,听她嘟囔的‘不要’,喉结微滚,嗓音低沉,宝宝乖,不要低估自己。更不要随便撩拨他。他一旦动情,她招架不住。女主会撩,男主级欲。...

娘不爱爹不详,马甲弃女荒年狂

娘不爱爹不详,马甲弃女荒年狂

简介关于娘不爱爹不详,马甲弃女荒年狂书籍别名娘不爱爹不详,马甲弃女荒年狂穿越了,她还要穿成一位生父不详的弃女,整日被生母追杀。花桐没有自暴自弃,潜心蛰伏,一路逃荒逃到东山岛口镇。在这里,她新造了药炉,觅得宝剑,又能赶海,拾海鱼海贝采珍珠潜游海钓,带着全村造工坊。即便被海啸冲到孤岛,盖房屯粮肉满仓,她也能打造成一个桃花源。什么弃女,她是福星!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